新中源集团拟建全球最大陶瓷厂

发布日期:2018-11-01

187年历史,“在菲律宾垄断了通信、金融和地产行业”,被环球时报称作“当地经济晴雨表”,与马云合作菲律宾支付宝的Ayala集团(阿亚拉),要和中国企业一起建陶瓷厂了!

这个工厂致力于做“陶瓷行业的富士康”,规划2年内建12条生产线,产品以抛光砖和瓷片为主,单线产能超2万㎡,占地面积5000亩,计划投资20-30亿人民币。更关键是,该项目的股东共4个,除Ayala集团外,还有来自中国的新中源集团、科达洁能以及能兴控股。

Ayala之所以选中新中源集团,是基于双方十几年的合作关系。在反倾销前的鼎盛时期,Ayala一年从新中源集团采购的瓷砖就有2-3亿人民币。而新中源集团之所以选择Ayala,除了继续合作以外,还有一个更大的目标!

集团董事局主席接受《陶城报》独家专访时说,这个工厂除生产新中源陶瓷品牌外,还接受中国其它陶企的OEM订单。工厂将发挥中国的规模化生产经验,以“中国的模式、中国的技术、中国的设备生产”为支撑,然后打上“made in Philippines”的产地证,“换一个身份证,把反倾销中牺牲的20-30亿㎡的市场给夺回来”!

按照这个逻辑,项目成功落地后必然产生巨大的影响:

①以绝对的产能优势压倒当地现有陶瓷厂,菲律宾瓷砖产能将新增4倍(目前不到3000万㎡);

②对潜在的、计划在菲投资建厂者形成巨大压力,其它投资者更需慎重评估;

③如果“换产地证避反倾销”能够成功,中国陶企将在贸易壁垒中杀出一条新路,重新把中国陶瓷卖向全世界。

这是一次大事件。因此,我们梳理了一下该项目的背景,以期让业内共同探讨:我们是否可以用海外设厂的办法规避反倾销,重新创造出口30-40亿㎡的辉煌?

Ayala财团有多牛?

在菲律宾垄断了通信、金融和地产

“和马云合作做菲律宾的支付宝“

海外设厂比国内投资面临更复杂的问题。中国商务部出具的《国别指南》中提出:菲律宾基本属于“熟人社会”。在这个项目中,当地的合作伙伴Ayala集团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Ayala集团对中国陶瓷人而言或许还有点陌生,但它是目前菲律宾规模最大、声望最高、业务最为繁多的企业集团。作为一个家族企业,Ayala在菲律宾已经有187年历史,目前掌权的第八代接班人是哈佛大学高才生。Ayala旗下的阿亚拉地产公司是菲律宾整合度最高、最大型、最成功的一家地产开发公司;旗下的菲律宾群岛银行,按资产排名,是菲律宾第四大银行,按市值排名,是菲律宾第二大银行;拥有菲律宾全球电信和马尼拉水务等大型公司;此外,Ayala集团业务还涉及电力、基础设施、工业技术、医疗和教育等。

Ayala也是马云在菲律宾的首个项目投资合作伙伴。据菲律宾媒体2017年8月报道,菲参议院竞争委员会宣布批准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Ant Financial)投资入股Ayala集团环球电信(Globe Telecom)旗下的Mynt公司。Mynt被誉为菲律宾版的支付宝,目前有300多万用户。双方合作后,打算利用蚂蚁金服的经验及技术,主导并推进菲律宾新兴的电子支付行业。

马云亲自前往菲律宾为项目站台。2017年10月25日,马云与Ayala集团主席兼首席运营官Fernando Zobel De Ayala 、Ayala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Jaime Augusto Zobel de Ayala、Ayala地产负责人Bobby Dy、环球电信负责人Ernest Cu以及Mynt公司首席执行官Anthony Thomas一起出席了电子支付系统Gcash的新闻发布会,阿里巴巴集团与Ayala集团均表示将认购Mynt的新股份。

“Ayala在菲律宾垄断了通信、金融和地产等行业。他的房地产生意,目前五、六万㎡规模大小的商场有149个,三年内计划新建的商场也有99个”霍炽昌介绍道。

早在十几年前,新中源集团就已经和Ayala集团展开合作。十多年来,新中源集团和Ayala集团一直保持着友好的贸易关系。在新中源集团董事局主席看来,Ayala集团作为一个实力雄厚的老牌家族企业,对选择合作伙伴非常谨慎。新中源集团此次与Ayala的项目合作,并非朝夕之功,十多年的贸易关系为双方合作奠定了基础。一年2-3亿人民币的瓷砖贸易,以及Ayala集团大量的房地产生意,都为双方的进一步合作带来了机遇。

2018年1月,新中源集团董事局主席前往菲律宾会见菲律宾前总统阿罗约。同年1月,新中源集团董事局主席还会见了Ayala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Fernando Zobel De Ayala,就兴建世界最大建陶厂事宜达成合作协议。

图片1.png

(居中蓝衣女士为菲律宾前总统阿罗约,阿罗约左边为新中源集团董事局主席)

图片2.png

(前排居中为Ayala主席,其左侧为新中源集团董事局主席)

在菲律宾做出口有哪些优势?

“换一个‘身份证’,就避开了反倾销”

“全世界都没有这么优惠的招商政策”。

据透露,经过长期的沟通与交流,上文提及的四家企业都已经决定共同参与该项目,并定下了基本的经营策略:

四方合作中,新中源集团将起主导作用。四巨头联合投资,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自在品牌、生产、设备、销售等环节的独特优势;致力打造“陶瓷行业的富士康”,除生产新中源品牌外,还接受中国其它陶企的OEM订单;同时,在该工厂项目基础上,积极联合广东门窗、灯具等建材领域的行业龙头,合作中菲建材工业园项目。

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正在委托办理当地相关手续,预计今年内开工。

建设生产线对中国陶瓷企业来说并不是大难题,或许大家更感兴趣的是:1亿㎡的产能,除了菲律宾当地的市场,是否有可能辐射其它国家?换句话说,相对于其他国家与地区,通过菲律宾的工厂做出口,又有哪些优势?

新中源集团董事局主席在采访中陈述了他的看法,优势可以归结为8点:

1、菲律宾设厂,可以在产品上打上“Made in Philippines”的产地证,帮助中国出口商“把因为反倾销而牺牲的20-30亿㎡的国际市场给夺回来”。

2、从市场辐射角度来看,可以利用免税政策重新打开东南亚市场。此外,美国和欧盟对菲律宾出口产品分别给予相应优惠关税待遇,将使菲产瓷砖在欧美市场更具优势。

3、中国商务部出具的《国别指南》中提出:“菲律宾基本属于‘熟人社会’”。依托Ayala集团在菲律宾国内的影响力,新工厂所在的工业园项目已经被定义为菲律宾国家级项目。新工厂在土地、税收、产销等方面,争取到了最优惠的政策。新中源集团董事局主席评价说,在全球范围内的考察与调研中,“全世界还没有这么优惠的招商政策”。

4、从海运、成本以及时间等各个维度来看,菲律宾无论是原材料采购,还是全球性的销售辐射半径,都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

5、新工厂现在选址是菲律宾的苏比克湾,1991年美军撤出之前,一直是美军的海军基地。港湾长14公里,宽8-13公里,水深24-50米,可以停泊航空母舰。有苏比克湾国际机场,高速公路和水路都很方便。

6、美军撤出以后,苏比克湾当地失去了36000个就业岗位,当地政府迫切需要大量引入项目提振当地经济,该项目将受重视和支持。

7、相比于非洲来说,菲律宾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快速,近五年平均增长率为6% ;相对于美国等国家来说,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就职以来,改革开放和招商引资成为国民经济的发展重点,对海外投资的扶持力度较大。

8、人力资源优势明显。菲律宾现有人口过亿,拥有众多廉价、受过教育、懂得英语、服务意识好的劳动力。其内需市场前景广阔,居民私人消费占GDP的近70%。并且,人口平均年龄只有23.5岁。可以说,菲律宾消费增长潜力很大。

出口步伐需要这么大、这么快吗?

“不敢说100%的成功,但肯定是有信心的。”

“未来3-5年必须布局全球市场”

近三年来,新中源集团董事局主席亲自披挂上阵,带领新中源集团团队一直在考察和调研海外市场。用他本人的话说,“三年时间内,基本走遍了全球适合做陶瓷的地方”。截至目前,新中源集团董事局主席决定先后投产乌兹别克斯坦和菲律宾。

“连续两年投资数以亿计,甚至十几亿的资金在海外生产基地项目,不担心高风险吗?风险可控吗?”面对记者提出的疑问,新中源集团董事局主席爽朗地笑了。他说,“在投资之前,每个老板肯定都是评估过风险的。100%的成功,不敢说。但是肯定有信心才会投的。”

新中源集团董事局主席走出海外去投资,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十年前——1992年在老挝投资了一个木厂。时逢苏联解体,新中源集团董事局主席多方走访考察后,瞅准了木材市场,果断出手,以100多万美金买下了一家木厂,后来在盈利四年后成功转手卖掉。

“不过,现在是真正走出去,原来是跟着政府出去,看见可以做就做了。”在他看来,现在走出去投资与过去的底气完全不同。他说,“主要是中国国力强大了,很多人敢出去,如果在十年前还没有那么强大的时候你敢出去吗?”

对于“走出去”的战略,新中源集团董事局主席态度坚决。他说,“中国陶瓷行业必须布局全球市场,关键时期就是未来的3-5年”。同时,他表示:“这不是眼光的问题,而是被逼无奈的选择。”在新中源集团董事局主席看来,中国陶瓷行业目前在国内外的发展都遇到了比较大的压力和阻力,走出去是必然的。

在国内市场,原材料涨价等因素正在压缩建陶行业的利润空间,短期内看不到明显的国内增长效应。在政策方面,近年来国家对环保整治越来越严格,2017年公布的广东大气污染防治方案,提出珠三角地区及清远市不再新建陶瓷厂。其它一些产区,由于城市化进程,也一度出现了“让陶瓷行业退出”的声音。再加上中国生产的陶瓷砖受到国际反倾销阻力,出口市场严重紧缩,出口价格没有优势,必须另辟蹊径。

而在新中源集团董事局主席擎画的“全球产能布局”蓝图中,新中源集团的海外工厂“肯定不止两个”。记者问:“新中源会不会像国内一样,也兴建十大海外生产基地?”他说:“十大不敢说,比如非洲我就不跟他们(科达)争了。”但他补充说,“你问会不会开多几个基地,是肯定会的,成熟一个做一个。”根据他的描述,新中源集团未来很有可能在中东设立生产基地,再下一步也许是美洲。

在新中源集团董事局主席“成熟一个做一个”的海外基地建设步伐中,新中源同时也在加速推进海外销售渠道。据介绍,新中源集团计划在2018年打造140多个品牌海外专卖店,将以国内专卖店的模式,在全球各地诚招经销商和代理商,继续拓展独立的品牌销售渠道。

“未来3-5年,将是陶瓷行业推行全球化战略的关键时期。新中源海外工厂的一切管理都必须正规化,我们的海外工厂必须得跟国际资本结合,朝着上市而努力!” 新中源集团董事局主席还说。

其实,重视全球化的不只新中源,还有很多陶瓷龙头也在思考全球战略,中国陶瓷国际化也出现了两个新特点。一是品牌国际化进程加速:典型做法是参加Cersaie(博洛尼亚展),在国外举办品牌或战略发布会、在海外开设专卖店等。二是国外投资设厂增多:如马可波罗在美国建厂,新中源集团在乌兹别克斯坦设厂,科达洁能和广州森大联合在非洲建厂等。

以前,中国陶企的“走出去”战略,基本操作思路是单个陶企、独立运营,而新式的海外办厂,不再是小打小闹的生产布局,更重要的是品牌陶企、设备企业以及海外本土化集团企业的联合投资,集产业链优势的联合投资是一条国际化的新路径。

(原文摘自《陶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