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 医院建筑装配式将成主流
对于突如其来的疫情,应急医疗设施与日常使用之间永远存在着一个矛盾。而且本次疫情病例发展数量和速度远超想象,很难用这样的极端事件去衡量每一个区域的日常应急医疗设施是否足够用。
相信就像当年SARS对中国的传染病医院的发展推动作用一样,这次疫情也将会推动我国从城市整体规划、医疗设施布局、医疗政策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思考。合理规划医疗资源,以“平战结合”的方式设计传染病医院会是更科学、更严谨、更经济、更长远的解决方式。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有原国科委专家建言,类似武汉等超大城市,都应该建一所“小汤山医院”,作为永久性的城市传染病危机处理备用系统,“哪怕疫病是二十年、三十年一遇。”平时作为综合医院运营,避免闲置浪费。事先做好充足的准备,做到未雨绸缪。
众所周知,装配式建筑的构件通过工厂实现产业化,可以直接运到工地进行安装,在争分夺秒抢工期的建筑领域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同时也可也减少过去建造方式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再者,因为构件在工厂进行标准化生产,质量比在现场生产更有保证,更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减少了资源的浪费。这些优势也正逐渐应用于医院建筑中。本文主要是介绍装配式建筑技术中的“装配式装修技术”在医院建筑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目前,装配式装修模式已经慢慢成为建筑装饰领域的主流形式之一。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提出:发展新型建造方式,指出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运用标准化的设计理念通过将部品部件通用化,将装配式建筑的四大系统(建筑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高度集成,并加上全装修,构建新形式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
装配式建筑建造发展升级方向应注重全面提升标准水平,增强长远发展意识,适度提高标准对安全质量、性能品质、节能环保和建筑寿命等技术指标要求,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方向与特点有五个方面:包括全建筑、全寿命、全协同、全环节、全过程。
在“全建筑”的方向。装配式建筑应保证一个完整建筑产品长久品质,提倡全装修,内装系统应与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进行一体化设计建造,采用工业化生产的集成化部品,倡导进行装配式装修。
(装配式内装修模块化)
装配式装修的实施需要经过一系列步骤,包括系统模块化组合、装修工艺设计、预制部品部件、管线预埋和机电施工,还需配合功能设施设备终端搭载,最后才能在工地进行组合装配达成装饰装修效果。
这次疫情大面积院内感染和高比例医务人员感染的发生让人反思传统传染病医院的设计缺陷。环境因素作为一个重要原因被提出来:建筑格局较为封闭不适于传染病的控制,通风条件差,医务人员工作强度大,没有安全的休息区,容易造成疲劳,抵抗力下降。
传染病医院设计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保障安全,防止院内感染,其所有的运营都应围绕这一核心宗旨执行。因此“洁污分区”、“医患分流”成为最根本的设计原则。其目的就是清晰组织传染病医院的各种人流、物流,使其各行其道,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同时按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进行分区。而且利于应急情况下各区的各自隔离,从而遏制疫情扩大。
首先医院在选址时,就应考虑到此因素预留足够建设用地,其次应为增建应急设施做好预留工作,未雨绸缪,预先做好设计,并铺设水电管线等设施以期届时用最短的时间建成所需医疗救治设施。该预留用地平时可以作为景观性草坪使用。既可以防患于未然,又可避免平时床位过多而空置浪费。并预埋管线,短时间内可紧急扩充临时床位。
呼吸道病房人数疑似病1人/间、确诊病人2-3人/间,呼吸道以单床间为主;消化道病区以双床间为主,各病房均配置有独立卫生间,设淋浴、便器及洗手盆。需注意传染病区病患不可共用公共卫生间,避免交叉感染。
普通病房内卫生间通常为坐式便器,便于虚弱的患者使用,但传染病病房内卫生间不同,为避免接触传染,一般采用蹲式便器。但也有专家认为对于某些呼吸道患者而言,坐式马桶更适合,因为患者可能腹泻,若使用蹲式便器其喷溅物会具有极大的传染性。关于这一问题,还需有关医务工作者参与讨论提供更详实的一手资料,以帮助建筑师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
由于各企业的制造、安装水平参差不齐,其中彩钢活动房屋的渗漏及防水也就成为一个难题。通过聚氨酯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复合铝蜂窝和瓷砖、石材获得的装配式整体卫生间,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友力住工整体医用装配式整体卫浴(抗病毒版),更是具备洗漱、如厕、淋浴三大功能外,还兼具消毒、杀菌、抗病毒功能,适合在医院、疾控中心等安装用。
一个护理单元规模界定的依据类似酒店,看一个护理单元需要配备多少后勤医护人员,或反过来看,一个护理小组能照料多少床!小的20多床,大的去到40-50床,像风火雷神小汤山这种极端例子,一个护理单元可以护理50多床,如图:4条共104床
烈性感染病房通常一间一床,非烈性的有两床甚至多床,但床位多少主要还是取决于规模需求,像03年的小汤山,疑似患者是单床(右图),确诊患者是双床,可是去到火神雷神,就全变成双床了(左图),可能由于这次传染更猛但致死率较低?还是纯属出于容量的考虑…
上图都是带缓冲间的,给医护使用,病人从上侧进入,这种医患间接接触的处理只针对呼吸科病房,非呼吸科是没有缓冲间的,医护人员从医护通道进入病房,右侧就是没缓冲间的双床,也不带传递窗!
医患分离既要通过卫生间沐浴更衣换鞋消毒,更要经过缓冲间,缓冲间都是正压,细菌进不来,且里面通常有三样东西:地面消毒池、无菌干燥风、紫外线灯照射,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让医患分离的效果,有些直接把医护走廊的压力做大,患者走道相对负压,相当于整个医护走廊都是缓冲间!例如火神山:
卫生通过是整串更衣淋浴消毒的统称!感染病院在这一点上和其他医院有较大差别!感染医院是必须先卫生通过,所以在医护门厅(洁)进来后必须先进入更衣淋浴,所以更衣部分有可能是堵死门厅的,成为必经之路!不像普通医院那样,在门诊经常看到更衣部分没有堵死门厅,而是和内部用房一起里利用走道进入,如下图对比,上图是呼吸科感染门诊,蓝色部分就是卫生通过,堵住医生到达诊区的流线!下图是普通门诊,医生进来就可以自由不换衣服先去诊室拿个东西…严格程度明显不同。
另一种模式是分开进和出,进入是一组,出去是一组,就如火神山:一端出去(红),一端进来(绿)!
关于感染科医护流线,上班到更衣,洁净;更衣到就诊,半洁净;洁净与半洁净之间需卫生通过,半洁净与污染(患者)流线之间宜设缓冲间,住院部内伺候患者必须设缓冲间!
由此可见,卫生间在缓冲间的空间内是一个非常重要组成,在整个医院建筑中更是痛点、难点,不仅关系到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更是阻断二次传播的关键所在。
友力住工装配式整体卫浴,下水管道排污立管前有大P弯管阻隔,可有效防止一栋楼内的病菌传播。地漏口对接采用专利设计,偏心地漏采用纯硅胶机械密封,不渗水漏水,抗抖动,防腐蚀,更耐用。科学设计拒绝反臭、反味。
(友力住工装配式医用级卫生间)
医疗技术的升级、医疗设备的换代、就医模式的改变和人性化需求的提升等,正促使明日医院不断提升环境体验感,逐步提高艺术、温馨、童趣、环保等装饰因素的比重。
(河南友力住工 史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