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烈士心 不随水俱逝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五月初五投泊罗江自尽,就演变成纪念屈原的节日。屈原,以他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忧国忧民、行廉志洁的人品被誉为后世楷模,也以他气魄宏伟的诗篇”逸响伟辞,卓绝一世“。从古到今,多少仁人志士在端午节都以写诗词的形式来纪念屈原,呤咏端午佳节盛况,让时至千年、百年后的我们仍充分感受着属于端午节的独特魅力。
而其中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文天祥的《端午》:“五月五日午,熏风自南至。试为问大钧,举杯三酹地。田文当日生,屈原当日死。生为薛城君,死作泊罗鬼。高堂狐兔游,雍门发悲涕。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耳。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勿为死者憎,勿为生者喜。万物皆有尽,不灭唯天理。百年如一日,一日或千岁。秋风汾水辞,春暮兰亭记。莫作留连悲,高歌舞槐翠。”
诗中把五月五日生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齐国孟尝君田文与同一天投江而死的屈原作对比,一人为“薛城君”,一人为“泊罗鬼”,但“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耳”,荣华富贵只不过像风吹过而已,“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只有烈士的英灵不随着江水的流逝而消失,并如后句一样,至今荆楚人民年年端午节在江上祭奠屈原,不知道活得荣耀的田文,只记得死者屈原的尊贵。
诗人文天祥对屈原满怀崇敬之情,在赞扬屈原的品格魅力和爱国精神的同时,也表达出自己以屈原为楷模的高尚情操;而终此一生,文天祥也实践了这种精神。他虽为文官,但为反对异族的侵略,保家卫国,勇敢地走上战场,兵败后,坚决不肯投降,并写下了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坚持民族气节至死不变的决心,舍生取义,慷慨就义。
多少年来,无论是屈原,文天祥,还是英勇抗击匈奴的卫青、霍去病,精忠报国的岳飞,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收复台湾的郑成功,
甲午战争中英勇殉国的邓世昌,他们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唯有坚贞不屈之人,忠贞不屈之心才不会随水俱逝啊!
(肇庆房产工程管理中心 孔剑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