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80亿㎡瓷砖市场!中国陶瓷是否适应这个大变局?

商务部近日消息:中国与东盟10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5个国家共同参与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整体谈判已经结束,致力于在2020年签署协议。

这个消息看似离我们很远,实际上,跟陶瓷行业关系很大。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2018年亚洲陶瓷的消费量占全球的66.6%目前全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瓷砖出口反倾销;过去5年中国瓷砖出口下降5亿㎡2019年一季度,我国进口瓷砖约3683.7万美元,同比增长19.47%

RCEP15个成员国的人口达22亿,GDP达29万亿美元,出口贸易额达5.6万亿美元,这些指标基本都占全球总量的30%左右。如果RCEP成功落地,那么在15个国家之间有望实现低关税甚至零关税,进而有可能产生以下几种情况:

中国瓷砖出口份额提升;高端市场与意大利瓷砖竞争更有优势

中国瓷砖产能海外迁移进程加快,包括OEM、合资建厂、独资设厂等多种模式孕育出几个真正的跨国陶企或真正实现全球销售的品牌带动国内市场进一步洗牌

 

RCEP预计明年签署:中国陶瓷反倾销减少 进口额提升

11月4日,商务部发布《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第三次领导人会议联合声明称,15个成员国已经结束全部文本谈判及实质上所有市场准入谈判,明年正式签署协议。

RCEP成员国包括:中国、东盟10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RCEP谈判成功,意味着占全球近一半人口的国家和地区有望实现低关税甚至零关税,为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

RCEP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自贸区,这也将为中国陶瓷产业带来巨大利好。据了解,目前有近40个国家对我国陶瓷产品出口进行反倾销调查,反倾销中国陶瓷产业造成了很大影响,比如2011年佛山瓷砖对欧盟出口量同比下降超过50%,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对美国出口量下降减少了29.7%。2013年-2018年中国陶瓷整体出口量下降了近5亿㎡。

其中RCEP成员国中,韩国、越南、印尼、菲律宾和马来西亚都曾对中国陶瓷发起反倾销调查。因此RCEP的形成将能够帮助中国陶瓷出口所面临的棘手问题,从而推动中国陶瓷产业更好地发展。

与此同时,RCEP15个成员国的人口达到了22亿,GDP达到29万亿美元,出口额达到5.6万亿美元,这些指标基本都占全球总量的30%左右。为此,这些国家陶瓷消费需求量也是惊人的。

根据《世界陶瓷》,2018年亚洲陶瓷需求量为85.11亿㎡,约占全球的66.6%。其中,越南、印度尼西亚的陶瓷消费量分别为,5.42亿㎡和4.5亿㎡,占比分别为4.2%和3.5%。2017年中国出口菲律宾瓷砖总量为73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5%。2017年,我国出口到韩国的瓷砖约2.6亿美元。2018年,中国瓷砖出口马来西亚增长迅猛,达15.11%。

全球瓷砖生产区域与消费区域

随着RCEP的实施,可以预见,中国市场也将变得更开放,进口陶瓷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据海关相关数据统计,进口瓷砖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2018年我国陶瓷砖进口额达到1.49亿美元,同比增长17.74%。2019年一季度,瓷砖进口额达到3683.66万美元,同比增长19.47%。

2018年陶瓷砖进口国家或地区前5位依次是意大利、西班牙、印度、土耳其和印度尼西亚。其中进口意大利瓷砖占总额67.41%,进口西班牙瓷砖占总额的20.84%,进口增长最快是印度,同比增长3985.99%。

海外投资更为顺畅

RCEP的形成不仅仅解决了15个国家之间的关税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成员国之间的互相投资变得更为顺畅,这有助于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以越南为例,中国驻越南大使馆经商参赞胡锁锦认为,在2019年6月签订《越南-欧盟自由贸易协定》和《投资保护协定》后,越南的出口关税大大下降,因此是中国产品进入欧美、欧亚国家的跳板。最近,记者获悉,不少中国陶企已在向相关专家咨询泰国和越南的投资事宜。而在此之前,部分中国陶瓷企业已经开始向东南亚转移产能。

新中源陶瓷企业集团董事局主席霍炽昌曾表示,海外建厂可以实现“中国的模式、中国的技术、中国的设备生产”,然后 “把反倾销丧失的20-30亿㎡的市场给抢回来。”

中国陶瓷向外走上游企业要跟上

2018年中国陶瓷砖产量90.11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1.2%。中国瓷砖出口近年来的下滑,反倾销并不是主要原因,因为出口量只占中国陶瓷总产能的10%左右。相反,印度、越南等新兴陶瓷产业国的崛起,和中国陶瓷产能的国外转移,是导致下滑的主要因素。

 

最近,非洲尼日利亚Epina Technology的帕特里克·奥艾希南表示,尼日利亚的陶瓷产业几乎完全由中国投资者所有,它已经成为非洲的第二大生产国。

而从全球范围来看,印度和越南两大产区尤其值得我们关注。印度2018年的产量达到11.45亿㎡,成为世界第二大瓷砖生产国;其2017年出口为2.276亿㎡,出口额12.43亿美元,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出口国。

而在2018年,越南瓷砖行业总投资产能已达到7.53亿㎡/年,预计2019年还将增长4%,被列为世界第四大陶瓷生产国。

 

全球十大陶瓷生产国

因此,面对新兴陶瓷产区的崛起包括中国陶瓷产能的向外转移,对中国陶瓷产业强大的上游供应商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

作为“中国制式”的核心部分,不少上游企业已“走出去”,除了科达、恒力泰海外布局遥遥领先以外,今年4月,禾合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在越南投资建立的ACV Glaze公司正式投产,成为了中国陶瓷产业第一家在越南建厂的上游材料企业。另一家中国釉料公司——冠越集团在越南扎根了16多年,据该公司黄裳先生透露,他们现在已经跟越南Prime、CMC和TASA等陶瓷企业有合作,目前以做辅料为主。

据了解,目前除了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韩国外,RCEP其他几个国家的本土陶瓷产业正在快速发展,这里面的合作机会是巨大的——不过,跟过去“压机就是印钞机”时代不同,此时的合作,未必稳赚不赔,比过去更需要衡量市场风险。

世界建陶产业走进了一个新的时代,新的全球产业格局正在形成。中国建陶如何在颠簸的世界建陶产业新态势中,实现全球一体化?“我们不需要称霸世界,但需要赢得主导权和话语权,这才有可能建立新的全球建陶生态系统。”

(摘自陶城报,编辑部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