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的陶瓷订单去了哪?佛山一动,波及全球!

受疫情影响,国内陶瓷砖出口大减(有企业出口订单几乎“腰斩”);而土耳其和印度则“捡到便宜”——土耳其陶企订单将增长3成,印度或增10%。

佛山一动,波及全球——全球陶瓷产业链上下均因此受到影响:欧洲进口瓷砖跟着停摆;印度和越南等面临设备和原料供应问题。唯有少数在海外设有生产基地和分公司的上游企业,尚可满足客户的需求甚至接到了新订单。

文章分析,“如不采取稳控措施,大量的中小制造企业会出现倒闭,更为重要的是,制造行业的产业生态被破坏,行业三十年制造业基础就丢了,很难再找回来。”对中国陶瓷行业而言,或许在此刻,我们能更加理解“全球化”的价值和意义。

进口砖吃瘪出口欧洲订单“腰斩”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瓷砖消费市场之一,市场的停摆也影响了西班牙、意大利和印度等陶瓷企业。2018年,我国陶瓷进口同比增长了3985.99%,其中意大利和西班牙进口陶瓷合计超过88%。但目前情况不太乐观。

某西班牙瓷砖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的生意也受到了影响,“一月份我们的生意还不错,2月就惨淡了”,他现在特别希望这两周我们会有好消息。目前展厅关门工人待在家里,公司将工作计划推迟到3月。

印度陶企总经理告诉记者,中国客户已受到冠状病毒的影响。因为工人不能上班,不能出售材料,无法制定新的商业计划,因此所有活动已停止。客户的付款也无法在几天内结清。当然,国内出口陶企受创更重。国内某陶企的欧洲市场负责人表示,由于这次疫情,所有的工作都已经停摆。据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分析,全行业的经济复苏会比非典过后一个季度的时间更长。

瓷砖国际贸易转移印度、土耳其收益最大

不过,这次疫情明显让其它陶瓷生产大国,尤其是土耳其和印度等地陶企受益了。据路透社2月14日的报道,土耳其公司董事长认为,在中国冠状病毒爆发后,从最近的美国和西班牙陶瓷展会都可以看到,产品需求正在向欧洲和土耳其转移。且由于美国在2019年第四季度对中国产品加征了关税,这次疫情正在加速这种转移。

今年土耳其陶瓷出口量可能增长三分之一,而他们公司正考虑投资约6000万美元建新工厂,细节将在未来几周内敲定。

记者前段时间参加了西班牙Cevisama 2020陶瓷展,我们发现中国企业的展位都没什么人,而印度企业展位人流明显多很多,这让一位中国企业负责人很“嫉妒”。记者找了三次某印度企业负责人,他都在跟客户洽谈。该企业透露,他们在这个展上拿下了不少订单。

印度媒体《Financial Express》2月12日的报道提到,莫尔比Kajaria公司参加了西班牙陶瓷展,该公司负责人也透露称,由于中国的竞争减弱,参展的55家印度公司获得了买家的更大兴趣。

一家印度陶企还表示,由于中国供应的暂时停止,因此一直由中国主导的市场客户现正在寻找印度企业合作。为此,印度莫尔比陶瓷协会主席预计,“莫尔比的陶瓷出口将增长10%。”

   不过,科达印度销区总经理邹为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印度出口本来每年就在增长,有没有疫情中国瓷砖的出口都在下滑,此消彼长而已。但他预计,“印度市场也低迷了一年半了,今年应该会比去年好。”

   越南陶瓷产业则暂时没受益。禾合越南公司负责人林桂生告诉记者,现在越南很多陶瓷厂都没开窑,也不箅旺季。 

防止被替代我们离全球化还有多远?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实践教授蔡剑表示,这次疫情甚至让全球范围的供应链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产业经营生态遭到了一定破坏。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陶瓷生产国,制造产业链也是最为齐全的,涉及到陶机设备、釉料、墨水等产品。上游企业的延迟复工,不仅影响了国内,也对全球陶瓷造成一定的冲击。

某煅烧氧化铝公司负责人陈先生告诉记者“我们是根据佛山周边陶企的情况来决定开工时间。”某高铝石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物流开工,我们就开工,我们现在还没收到港口物流何时恢复的消息。”

印度莫尔比陶瓷协会主席说,通常陶瓷工厂有几个月的重要化学物品库存,如果冠状病毒持续更长的时间,那么印度陶瓷行业可能面临中国进口化学品短缺问题。“如果我们不从中国采购化学品,那么就不得不从西班牙进口,成本就会陡增。”

据了解,疫情爆发后,来自中国的原材料和工具出现了供应问题。在印度,大多数公司都使用中国的氧化铝小石子和磨料。因此,已经出现了供应短缺。如果持续发展下去,那么该行业将存在严重问题。

据介绍,现在印度对于中国的设备和耗材依赖性比较大,这种影响力也是经过多年建立起来的,因为“中国产品的性价比最高。”

负责欧洲市场的LUCA告诉记者,由于中国企业延迟复工,欧洲部分陶瓷企业已经出现了设备和材料供应短缺的问题。

越南对中国的设备和原料的依赖也比较大。禾合公司张晓辉表示,疫情对越南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因为他们都没有准备,部分原料越南本地可以生产,但是很多原料必须需要从中国进口。”越南同样也在限制入境,张晓辉猜测3月份才解封,但林桂生则听说要到5月1号才解封,所以“肯定会影响设备和材料的供应”。至于越南是否会限制货物,张晓辉则表示也不太清楚。“下周准备发货,到港之后才知道有没有限制。”

“疫情只是延迟了发货,我们的客户没有丢!”某釉料企业负责人如此回答。这在目前来看,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但是这种情况能持续多久?也许到了此刻,中国陶瓷人能更理解“全球化”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更加认同企业走向全球化经营是“必然的”选择。(来源:陶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