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迷雾,谋势力大未来

——2018中国陶瓷大板峰会在佛山顺利举行

陶瓷大板之于中国建陶行业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做好陶瓷大板的产品研发和设计?陶瓷大板面临哪些推广及应用瓶颈?未来发展趋势如何?10月19日下午,以“拨开迷雾,谋势力大未来”为主题的2018中国陶瓷大板峰会在广东佛山中国陶瓷总部剧场三楼多功能会议厅盛大举行。本次峰会由中国·佛山陶博会组委会、《陶瓷信息》联合主办,同时得到了新中源陶瓷的大力支持,广东新中源陶瓷有限公司营销总经理陈勤显等嘉宾莅临本次峰会现场,共同探讨陶瓷大板的发展方向。

陶瓷大板是行业在转型升级过程的关键性产品,对企业的生产能力、设计应用和服务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秘书长、生态建陶分会理事长徐熙武在致辞中指出,目前国内的大板热度很高,但还存在很多问题亟需解决和完善。但值得欣慰的,国内以新中源陶瓷为代表的优秀企业,在不断提升制造水平的同时,挖掘陶瓷大板的更多潜能,为陶瓷大板的发展作出了积极探索。

《陶瓷信息》社长欧阳天生表示,根据《陶瓷信息》最新统计,目前中国生产2400×1200mm以上规格的大板生产线已经达到7条,能够生产1800×900mm规格的生产线达到近百条,工厂遍布于广东、福建、山东、江西、湖北、四川等省份。在国际市场,大板的表现同样炙热,比如印度,近两年内新上17条能够生产2400×1200mm 以上规格的大板线。

但是,大板虽热,但囿于进电梯难、搬运难、铺贴难,渠道不对路、定位不匹配等一系列难点痛点,让大板的批量化应用困难重重。陶瓷大板的生产制造不仅仅是与时俱进,与国际流行趋势同步,更是倒逼与鞭策我国建陶产业智能制造水平、柔性化定制水平、产品设计水平、铺贴应用水平、跨界整合能力等全方位系统化提升的有力推手。相信,随着大板痛点难点的迎刃而解,中国建陶工业整体综合实力将大步提升。

随着大板的深入发展,在市场上的表现也愈发引人关注。如何建设销售渠道,应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成为当下陶企关注的问题,中国陶瓷城集团企划总监张成伟在致辞中提到,本届佛山秋季陶博会首次开辟了“品牌工程专馆”展馆,主要展示国内最前沿的陶瓷大板产品及技术,致力于整合资源,为大板未来的推广助力。

最后,广东新中源陶瓷有限公司营销总经理陈勤显在本次峰会作了重要讲话,陈勤显认为,我们需要对大板从三个方面进行再定义,首先是基于客户痛点的再定义,大板在终端面对石材和木板,如何保持竞争力,价格很关键,如果一个大品牌没有自己的加工体系,而要依赖第三方,综合下来是没有利润的,大板系统呈现给顾客,要包运输和铺贴,所以要想办法把价格降下来,同时做好服务客户的环节,要树立顾客思维,以顾客为导向,检验整个服务和营销环节。

其次要基于渠道合作再定义,传统经销商仍然用原来的思维卖大板,卖大板设计美学和风格都和传统陶瓷不一样,优秀厂家应该有专业的队伍研究产品开发和品类,而不是依赖设计师和第三方。陶瓷企业可以学习oppo和vivo激发组织潜力的做法,采用渠道商股份合伙模式。

从产品到整体解决方案,从价值再造打造核心竞争力,创新模式也要再定义。陶瓷企业仍然把大板当砖来卖,而没有把它当成可以定制提升家居生活品质的元素,完全可以借鉴欧派的定制思维,用定制思维做瓷质定制,自建加工体系和铺贴服务体系,降低顾客成本低,联合几个品牌成立这种系统。

陈勤显表示,不要仰望别人,我们也可以成为风景。大板大有可为,拼的是细节和系统,从产品研发系统到消费者系统,以及合作系统,都需要裂变,如果企业可以把这三点裂变做好,不是找普通代理商和大板服务商,这样才有未来。

(转自《陶瓷信息》,编辑部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