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环保风暴再度升级

发布日期:2018-11-01

陶瓷行业环保整治风暴愈演愈烈,全国多个陶瓷产区紧锣密鼓地开展环保整治行动,一时间天然气、环保督查等再次成为行业热点,同时也倒逼陶瓷企业环保升级、绿色生产。

法库:近九成陶企完成改造“煤改气”

2018年,作为东北地区最重要的陶瓷产品研发生产基地,法库陶瓷产业园区主动求新求变,摆脱“环保包袱”的传统思维,以环保作为推动园区产业升级的突破口,加速产业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建设,助推园区企业绿色发展。

今年4月1日起,法库陶瓷产业园区所有新建及开复工项目均以清洁能源——天然气作为生产用能源。目前,园区4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中35家企业已经完成天然气管网改造工程,剩余企业也正陆续改造中。

清远:50条生产线年内完成“煤改气”改造

清远“煤改气”工作始于2008年,但由于多方因素制约,改造进展并不理想。至2017年底,禾云镇陶瓷企业大部分仅改造一条生产线。

清远市环保局透露,推进陶瓷行业“煤改气”工作是大势所趋,也是今年当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具体目标是今年要推进50条陶瓷生产线“煤改气”。据多方了解,这50条生产线均位于清新区禾云镇。而目前清新区禾云镇共有陶瓷企业16家,其中1家已经关停,现有的15家企业共有生产线62条。这意味着根据要求,该地陶瓷企业在今年内基本要全面实现“煤改气”。

福建:开展“清水蓝天”专项执法行动

为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福建省环保厅、公安厅4月18日联合下发通知,决定即日起至11月底,在全省联合开展2018年“清水蓝天”环保专项执法行动。

专项行动重点包括:严厉打击非法排放含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放射性废物、传染病病原体、有毒物质等污染物,污染源监测数据弄虚作假,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等涉嫌环境污染犯罪行为;通过暗管、渗井、渗坑、裂隙等偷排污染物,不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设施违法排污等适用行政拘留有关规定的环境违法行为;污染物超标排放,非法排放、倾倒工业废渣等环境违法问题。

夹江:10陶企因生产噪音大被责令限期整改

4月10-13日,夹江县安监局会同职业健康专家先后检查了经开区内数家陶瓷企业,对于存在噪音管理制度不健全、降噪工程防护和员工个人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的10家企业发出了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目前,产区内针对陶瓷企业噪音危害的专项整治行动已经开始强力推进中。

河北:开展涉水企业集中排查整治行动

4月上旬,河北省环保厅下发通知,要求全省各级环保部门迅速开展涉水企业集中排查整治行动。

各地要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序衔接,联合公安机关采取日常检查与夜查、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涉水企业偷排偷放、恶意排放、非法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排查发现的环境违法问题,依法依规严惩重罚,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湖北:2018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全面启动

2018年第一批湖北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全面启动,已组建4个省级环境保护督察组,分别负责对黄石市、十堰市、咸宁市、恩施州等4个市(州)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截至4月14日,4个省级环境保护督察组已全部完成督察进驻,环境保护督察进驻时间为20天左右。

广东:整治“散乱污”工业企业

广东将排查摸清全省“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底数,并按照停产关闭、整合搬迁、整改提升等方式实施分类整治,并编制了《广东省“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其中,“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界定范围为:散,不符合当地产业布局规划,没有按要求进驻工业园区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场所);乱,不符合国家或省产业政策,应办而未办理相关审批或登记手续的工业企业,存在于居民集中区的企业、工业摊点、工业小作坊;污,依法应安装污染治理设施而未安装或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备,不能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的工业企业(场所)。

按照整治目标,广东将全面排查摸清全省“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底数,按照停产关闭、整合搬迁、整改提升的方式实施分类整治。2019年9月底前基本完成全省“散乱污”企业(场所)综合整治工作。

陶瓷行业排污许可标准将出台

5月8日,生态环保部官网发布公函称:为加快建立和完善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事业单位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决定制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陶瓷砖瓦工业》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发布标准《征求意见稿》。

按照生态环境部总体部署,以及《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7 年版)》要求,陶瓷行业作为建材产能过剩行业和污染控制重点行业,应于2018年完成排污许可证的核发。

该标准的出台,将为后续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核发陶瓷工业、砖瓦工业等排污单位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排污许可管理提供依据。

(摘自陶瓷信息网)